中国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运行,民族工业蓬勃发展,外资企业如雨后春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重要的国家。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中国近三十年来却无法推出一个响当当的国际名牌。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其实,三十年来,中国的国货从未真正崛起过。回顾这三十年来,实事求是地讲,我们中国的民族工业中,从手机到家电最后到我们的国产汽车,无一不是从“暴风式”的崛起然后却急速地跌落。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呢?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因为那些老板,那些企业主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其产品的质量问题!没有真正认识到重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很多中国国产品牌不注重质量,只重视炒概念重营销,结果国货被概念的龙卷风卷上了天,等到龙卷风息止,国产品牌就跌落到了地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有手机中的波导,电视机中的长虹,汔车中的夏利等。另外,中国缺乏一个健康的机制,也缺乏一个公正和法制的宏观环境,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近年来,中国从国际上引进了不少先进的产品质量管理机制,但最后往往不能发挥效果。比如以前的TQM就是全面质量管理,后来的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我们国家都推广得非常快、非常广,但是结果怎么样?到了最后全部变成了走过场。但是在国外,这种真正的ISO9000 的企业绝大部分是很有效地在运作。而在我们国家同样是这样一种质量控制系统,却全都变成了一种走过场,而且好象变成了一种负担,企业的一种负担。
还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敏感问题,那就是中国的大环境确实对企业推出自主的高质量产品有很大的限制,政府法规、制度和政策多变,使得大部分中国的企业不敢制订长远的经营策略。这个问题比较大也比较深,话题可能也比较敏感。因为政策没有办法保证,除了一个国家的政策,还有一个地方的政策,今天这种讲法,明天那种讲法,这种政策的变动性令企业家们的的确确难以做长久打算。
中国绝大部分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只是谋求短平快的赚钱渠道,而不会设立长远的目标。
很多的企业都趁现在的关税、出口的政策和工商政策,努力和相关部门当时正在掌权的那些人搞好关系,赶快做,做完了赚了钱就先算。先赚先便宜。你要想那么长,出口的税率一变,或者是地方政府对你租的厂房有一个变化,就不好说了,所以,他不会想那么远。有些企业甚至赚了钱就走人了!
中国真正有能力生产自主品牌的大企业,通常都是受政府支持的国有企业,然而这种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和政府官员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他们同样受到政府政策和官员调换的影响。
生产家用电器的青岛海尔,在自主品牌和质量管理方面在中国做得都是比较好的,海尔为什么能做到这个样子?其实就是靠它的领导人,它的主要领导人有这种理念:他不计较眼前的这点得失,也不看眼前的官对他影响有多大,但是,这样的人必须要很突出,而且人的个性要很坚强的才能够这样做,因为整个社会没有给他这样的辅助、这样的土壤,就全要靠他个人的坚持,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要使企业在产品品牌和质量管理方面做得好,必然需要一个极为强悍有力的企业负责人。
日本和韩国用了大约二十年,诞生了一批享誉国际的品牌,但中国三十年内却一个都没有。归根到底,是因为不健康的大环境导致企业一开始就是畸形儿,如果不先治好畸形,成长和崛起就只能是畸形的。